叠加算法原理
为了深刻理解各种叠加算法,阅读了PixInsight的在线文档:http://pixinsight.com/doc/tools/ ... ageIntegration.html
以下笔记内容虽然针对于PixInsight,但是大多数其他叠加软件也可以举一反三
根据概率论原理,任何一张图片的每一个像素,都可以理解为一个测量无关值+随机数噪声的组合。
叠加的原理,就是当采样次数无限大时,这个随机数噪声的平均值趋近于0
应用到图像处理领域,则叠加操作实际上是增加了信噪比:SNR
叠加算法:
算术平均 - Average Combination
就是我们常说的对数正比关系,即100张叠加能够增加10倍信噪比。
中位数 -Median Combination
牺牲了一点信噪比,换来了更加”平滑“的图像(有可能增加宽容度)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出现极端状况,然而,下面的像素剔除方法更优,所以本方式一般不被使用。
权重
根据上面的理论,就会发现一个很大问题。如果一个序列里面有一张非常糟糕的图像,那么在进行算数平均值的时候,那张糟糕的图像会“拖后腿”;而如果使用中位数算法,又会损失信噪比。
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引入权重,变算术平均为加权平均!
在绝大多数的叠加软件里,这个权重值会自行被测算出来。具体算法是扩展1-8个像素进行噪声估算,可以避免单个像素异常带来的拖后腿灾难。
像素剔除 - Pixel Rejection
单纯的加权平均,仍然满足不了人类的欲望,因此像素剔除被发明了出来。
简单来说,就是把一些被判定为“不好”的数据删除掉(甚至修改掉)。
像素剔除的效果包括但不仅仅包括:除去灰机、卫星等航迹,改善拉线,一定的锐化效果,一定的降噪效果,有可能增加宽容度,进一步避免“拖后腿”。
像素剔除算法详解:
Min/Max Clipping
这就是所谓的“去掉一个最高分,去掉一个最低分”
这种算法没什么鸟用
跟上面那个差不多,就是用百分比来计算黑名单
这种算法适用与张数很少,比如说6张以内。因为这种算法能够尽量保留数据不被剔除
简单来说就是先取中位数,然后设定上下限,超出上下限的,咔嚓掉
10张左右的就用这种算法吧
跟上面那个的区别在于,超出的项没有被咔嚓掉,而是被改写了!
比如原数据是这样的
9, 13, 15, 15, 17, 18, 18, 19, 21, 23, 24, 24, 25, 31, 33 ,
经过本算法优化之后就变成了这样:
13, 13, 15, 15, 17, 18, 18, 19, 21, 23, 24, 24, 25, 25, 25 ,
就是用临近的数据替换掉“不好”的数据
聪明人会发现这个算法的局限,就是如果数据项不足够多的话,这样子改写会有反作用,还不如删掉了好呢
因此,本算法只适合15张以上的哟,如果有超过20张的话,则妥妥的超越Sigma Clipping!
这种算法需要得知CCD输出的相对于0读出噪声的那个gain……
话说我不知道这个东西怎么得到,文档里没说。我用单反,估计是不可能得到这个值的,所以就没去仔细研究
本算法适合10张以上的
如图所示,本算法跟sigma clipping的区别就在于横线变斜线
本算法的优势包括但不仅仅包括:保留更多的细节,适用于不同批次(背景天光可能变化较大)的图片一起叠加,可以得到更准确的亮度(尤其是多批次图像)
说白了本算法是高端人士使用的,至少要有25帧以上,并且原片质量要高,中天前中天后,几天不同批次合在一起叠加,甚至于在不同地点拍摄的不同批次一起叠加
这个算法顾名思义要知道CCD的噪声数据,不关心,略过
个人意见此类算法没有意义,因为不能有效除去拖线和灰机
归一化 - Image Normalization
用通俗的语言讲就是把所有的图像拉伸到同一个(亮度)比例下,不然的话叠加计算不可能准确
Rejection Normalization
每张图都要计算的
亮帧用这个,先取得0亮度基准点,然后拉伸
做平场的时候更关心照度而不是offset,所以用这种算法
Output Normalization
只有那些在像素剔除流程中幸免下来的像素才会进行这步计算
简单的加减法计算
乘除法计算,比如你平场就必须用这个算法
拉伸,自动计算权重以后进行拉伸。理论上讲拉伸会提高信噪比
最后转一张总结性的表格
Table 1 — Recommended Normalization Methods
Frame type
|
Rejection Normalization
|
Output Normalization
|
Master Bias
|
No normalization
|
No normalization
|
Master Dark
|
No normalization
|
No normalization
|
Master Flat
|
Equalize Fluxes
|
Multiplicative
|
Light
|
Scale + Zero Offset
|
Additive with scaling
|
至于校准帧们应该用什么叠加方法,Siril在线文档是这么说的:
with the median algorithm (or Winsorized by checking the rejection levels at the end of the process, they should be lower than 0.5 percent)
To Siril用户:以上算法绝大部分在Siril中有实现,Normalisation那里叫做 Additive with scaling。Sum stacking是给行星月面用的
To DSS用户:DSS的中文翻译实在是……于是我又换到英文模式看了一下,下面是我理解的对照
Kappa-Sigma clipping : Sigma Clipping
Median Kappa-Sigma clipping : Winsorized Sigma Clipping
Auto Adaptive Weighted Average : 不详,似乎是类似于Averaged Sigma Clipping